第十九期 人品修炼之道(上)
【本期导航】自律自制:优秀人才必备的素质
正直如山:为人处事的根本
善良如水:给工作带来无限生机
自律自制:优秀人才必备的素质
自律是一个人的优良品质,一个人要想担负起责任,没有这种品质是不行的;一个人如果想很好地为自己的团队服务,也必须具备这样的品质。它之所以这样重要,因为它是一个优秀人才必备的素质,也是任何人都希望具有的。
杰克·韦尔奇认为,一名优秀的员工应该具备出色的自制能力,一个连自己都管理不了的人,是无法胜任任何职位的,当然,最终他也不会成为一名好员工。
对于自制自律的问题,诙谐作家杰克森·布朗曾经有过一个有趣的比喻:“缺少了自我管理的才华,就好像穿上溜冰鞋的八爪鱼。眼看动作不断,可是却搞不清楚到底是往前、往后,还是原地打转。”如果你有几分才华,工作量也实在不少,却始终无法取得老板的赏识,那么,你很可能缺少自我约束的能力。
曾经有一位立下了赫赫战功的美国上将,有一次他去参加一个朋友孩子的洗礼,孩子的母亲请他说几句话,以作为孩子漫长人生征途中的准则。将军把自己历经征战苦难以至最后荣获崇高地位的经历,归纳成一句极简短的话:“教他懂得如何自制!”
在职业生涯过程中,大多数人很难在开始的时候就具备出色的自律能力,往往是经历了他律、协助性自我管理之后,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我管理。
自律能力在完善一个人的个性方面起着巨大的积极作用。“如果一个人没有自律能力,那他在工作上的敬业程度就会大打折扣。”一家大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我们的上班时间是8:30,有人8:20就到了,有人8:30到,也有人8:40才到。在平时是看不出这三类人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但是在关键时刻,或许正是因为这迟到10分钟的习惯,误了大事。这其实就是每个人的自律能力不同导致的不同后果。
当你意识到自制自律的重要性,并在工作中加以实现,那么你会发现,你的生活习惯与工作习惯都会因此得到一定的提高。无论做什么事,都会有条理可循,做事稳重,不留后患。在同事与老板眼中,你是一个严格要求自己的优秀员工,是一个可以让人放心的人。因此,你的老板就会放心地把重要的工作交由你去完成;你的同事也喜欢与你共同工作,并会主动与你交往。你的能力在执行老板交代的任务中得到了锻炼与提高,为你赢得了晋升与加薪的机会;你的人际网络在同事与你的交往过程中得到了扩展,这可能会为你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成功机遇。
由此可见,只有具备良好的自制自律能力,才能称得上是一名优秀的员工。那么,我们要从哪些方面人手来提高自己的自制自律能力呢?
1.坚持思考
如果不开动脑筋,就不可能把事情做好。即使是天才,要想做好事情,也必须充分运用上帝赋予他的才智。剧作家乔治·萧伯纳说:“在一年之中,有两到三次用心去认真思考问题的人不多。我之所以在世界上有点名声,就是因为我每周都认真思考一到两次。”如果你始终让大脑保持活跃,经常考虑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不断思索需要认真对待的事情,你就能培养起有规律的思维习惯,这对于控制你的个人行为将会很有帮助。
2.控制情绪
著名的作家奥格·曼狱诺说过:“强者与弱者的唯一区别在于,强者用行为控制情绪,而弱者只会任由情绪主宰自己的行为”。衡量一个人自制力强弱的关键,就在于他是否能够有效地控制自已的情绪。
“高尔夫奇才”鲍伯·琼斯的生活经历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说明一个人如果不控制情绪,其后果将是很严重的。
正像今天的“老虎”伍兹一样,琼斯也是一个高尔夫神童,他年仅5岁的时候就开始接触高尔夫球了,12岁时就取得了以低于标准杆数打完全场的好成绩,这个成绩是大多数高尔夫运动员一辈子都做不到的。14岁时,他就有资格参加“全美业余高尔夫球比赛”了,但琼斯并没有取得成功。因为他经常发脾气,影响了球技的发挥,还得了个“俱乐部喷火器”的绰号。
一位被琼斯称为“巴特爷爷”的高尔夫前辈告诫他说:“如果你不控制自己的情绪,你永远赢不了。”琼斯听取了这位前辈的忠告,开始注意控制情绪。21岁时,琼斯终于成功了。他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高尔夫球员之一。巴特爷爷总结说:“鲍伯在14岁时就能在高尔夫比赛中挥洒自如,但直到21岁时才真正懂得如何控制自己。”
3.行为规律化
阿尔伯特·哈伯德说:“那些需要牛奶的团队不应只是坐等奶牛上门来送奶。”保持思维敏锐、控制自己的情绪,虽然很重要,但还不够,只有行动起来才能脱颖而出,这就是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区别。富兰克林在《我的自传》中,将“自制”称为自己获取成功的13种美德之一,认为自己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骄人的成就主要获益于“做事有定时,置物有定位”的良好习惯。如果你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就应当像富兰克林那样,学会使行为规律化。
4.强化你的工作习惯
总结一下你的首要任务和行动,看看你的方向是否正确,每天做些必须做的事,以强化工作习惯。
5.挑战自我
为坚定你的信念和决心,选择一项超出你想象的任务,全身心投入其中并完成它。为此,要求你思维敏锐、行动规律化。坚持下去,你会发现自己能做到的远远超出自己原先预期的。
正直如山:为人处世的根本
一个人的人品不像他的骨架子,一眼就能看出来。但人品是一个人的精神骨架,支撑着他的身躯东奔西走。这样就有了各种各样的人,拥有各式各样的身架。有些人看上去很魁伟,但与之相处久了就觉得其矮小猥琐;有些人毫不起眼,但能让你在他的平淡如行云流水中领略到山高海深。看不见的力量才是伟大的力量,那是人的品格魅力。
一位名医,在当地享有盛誉。有一天,一位青年妇女来找他看病。检查后发现,她的子宫里有一个瘤,需要手术割除。
手术很快就安排好了,手术室里都是最先进的医疗器材,对这位有过上千次手术经验的名医来说,这只是个小手术。
他切开病人的腹部,向子宫深处观察,准备下刀。但是,他突然全身一震,刀子停在空中,豆大的汗珠冒上额头。他看到了一件令他难以置信的事:子宫里长的不是肿瘤,而是个胎儿!
他的手颤抖了,内心陷入矛盾的挣扎中。如果硬把胎儿拿掉,然后告诉病人,摘除的是肿瘤,病人一定会感激他;相反,如果他承认自己看走眼了,那么,他将会声名扫地。
经过几秒钟的犹豫,他终于下了决心,小心缝合刀口之后,回到办公室,静待病人苏醒。然后,他走到病人床前,对病人和病人家属说:“对不起!我看错了,你只是怀孕,没有长瘤。所幸及时发现,孩子安好,一定能生下个可爱的小宝宝!”
病人和家属全呆住了。隔了几秒钟,病人的丈夫突然冲过去,抓住名医的领子。吼道:“你这个庸医,我要找你算账!”
孩子果然安好,而且发育正常。但医生被告得差点破产。
有朋友笑他,为什么不将错就错?就算说那是个畸形的死胎,又有谁能知道?
“老天知道!”名医只是淡淡一笑。
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位名医的勇气,在名誉与良心道德的杠杆上,他倾向了后者。而在通往众人景仰的圣殿与万人唾弃甚至是牢狱之灾的路上,他也选择了后者,这是怎样的一种品格啊!
一个人的品格是其人性中最重要的部分,它是一个人的道德规范在其心智中的内在化。正直、善良才是高贵品质的根本,其他的优良品质都是正直和善良品质的结果。有品格的人不仅是社会的良知,而且是社会前进的动力和民族的脊梁。
正直,是人类的脊梁,更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根本。
正直的人,实际上是一些有信念、有原则的人。正直是一种标准,或者被人们称为标杆、标尺。以这个标准衡量人的行为、品格的高下、为人的优劣差别顿时显现。在此标杆之上,我们可以做一个堂堂正正、受人尊敬的人,也往往能获取长久的成功;在此标杆以下,无论如何也显得猥琐、渺小,纵然能够得逞于一时,但总归长久不了。
卢梭是法国著名的革命家、哲学家。但是他小时候却做过一件令他十分懊悔的事情。那时,卢梭为了生存,经人介绍,在一个有钱人家里打工。一天,这家的女主人去世了,家里非常混乱。卢梭乘机偷偷拿了这家小姐的一条绣带。谁也没有看到。卢梭当时只是觉得好玩才拿的,也没有怎么特意藏起来,不久就被发现了。老管家把卢梭叫到跟前,拿着那条绣带问卢梭:“这条绣带是哪里来的?”
卢梭当时非常紧张,支吾了半天,说:“是马里翁送给我的。”马里翁是家里的厨娘,比卢梭大几岁,不但人长得漂亮,而且乖巧、谦虚、诚实。大家都很喜欢她。听说是马里翁偷了绣带,大家都不相信。
于是,管家又把那个姑娘叫来,让她和卢梭当面对质。卢梭由于做贼心虚,指着马里翁抢先大声地说:“就是她!是她把那个东西送给我的。”姑娘吃惊地瞪大眼睛看着卢梭,好半天才说:“不是的,管家。我根本不知道这件事,我也没见过这条绣带。”卢梭仍然硬着头皮说:“你撒谎,就是你送给我的。”姑娘用一双无辜的眼睛看着卢梭,说:“卢梭,求你说实话,可不要因为一条绣带断送了我的前途啊!”
卢梭虽然知道这样诬陷他人是不对的,可是又不好意思反悔,只好继续很无耻地指控那位姑娘。姑娘很气愤,对卢梭说:“卢梭,我原来以为你是个好人,想不到你是个爱撒谎的坏孩子。我看错你了。”她转过头去,继续为自己辩解,再没有答理卢梭。因为她不屑于和这样不诚实的人争论。由于卢梭和马里翁都不承认是自己偷拿了绣带,管家只好把两个人都辞退了,并且说:“撒谎者的良心会惩罚自己的。它是会为无辜的人找回公道的。”
老管家的预言果然没有落空,卢梭从此受到了来自良心的强烈谴责。他时常会想起那双无辜而善良的眼睛。一想到由于自己的不诚实,使得她丢掉工作,白白顶上小偷的罪名,并且很难再得到他人的信任,甚至找不到工作,卢梭就有说不出的难过,就好像有千万只小虫子在咬他的心一样。卢梭没有勇气承认自己的错误,反而错上加错,诬陷了善良无辜的马里翁。他逃脱了法律的制裁,却没有逃脱良心的谴责。卢梭一生都承受着这种痛苦。
说谎不仅不能够隐瞒真相,而且还会给说谎者在道德上和精神上带来巨大的压力,既危害别人,同时又伤害了自己。生活中,有的人总把自己看做“智多星”,把别人看成“糊涂蛋”,动不动就对别人用心计、耍手腕,把自己所拥有的那点小聪明发挥到极致。他们或以谎言取巧,或以诈术牟利,以致在生活中成为别人厌恶的对象。
其实,这种欺诈者活得很累,每遇重大事件,说谎者常担心谎言被人戳穿,使诈者要提防诈术被人识破,心术不正的人往往因此食不甘味、寝不安眠。欺诈并非处世久计,失掉诚信,就失去了立身之本。
对很多人而言,正直是一件很难的事,一种很难的活法。因此,正直的人站在我们面前,就显得那样有力,那样让我们产生情不自禁的仰慕感。
其实,从根本上说,正直具有其无与伦比的价值,正直给正直者的事业带来了很多利益。
正直者追求信念坚定不移,使他更有机会获取荣誉。
正直者心地坦荡,使他轻而易举就可以化解生活的波折和事业的挫折。
正直还可以带来友谊、信任和尊重。
做正直的人,首先要学会诚实,诚实地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这些小事看起来微不足道,但日积月累,它会使我们身上闪现出浩然正气。当大事来临的时候,我们才能临危不惧,显示出正直的力量。
学会正直,做一个正直的人,我们必定会在职场中不断走向成功。
善良如水:给工作带来无限生机
爱具有无与伦比的力量,它能使人敞开心扉。人的一生应该是施与爱的一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活出真正的自我,获得一个充实而美好的人生。
有一天,美国儿童俱乐部的一个代表请求某个人拿出很少的捐款来帮助美国儿童俱乐部,这个俱乐部的工作内容就是对孩子们进行品德教育,但被他以恶劣的态度拒绝了。
“滚出去!”他说,“我病了,讨厌人们向我要钱!”
这位代表转身向外走,走到门口又停住脚步,转过身来,和善地望着书桌后的那个人说道:“你不想同这些贫困的人分担疾苦,但是我愿意同你分享我所有的一部分东西--一句祷文:愿上帝祝福你。”说罢他就关上门走了。
过了几天,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说过“滚出去”的那个人敲着儿童俱乐部办公室的门,问道:“我可以进来吗?”他随身带着一张50万美元的支票。他把这张支票放在桌上说道:
“我捐赠这50万美元有一个条件:请你绝不要让任何人知道我做了这件事。”
“为什么?”代表问他。
“我不希望孩子们知道我的名字,误认为我是一个好人,而实际上,我是一个罪人。”他助钱财是为了使孩子们避免做出他所做过的错事。
你可能没有钱,就像那位儿童俱乐部的代表一样,但是你能同别人分享你所拥有的一部分东西;你也能像他一样,成为伟大事业的一部分;你也能在需要给予的时候慷慨地给予。你最贵重的财富和最伟大的力量常常是看不见和摸不着的,没有人能拿走它们,只有你才能分配它们。
事实上,你施与他人的东西愈多,你所拥有的东西也会愈多。
有一个关于维克多连锁店的故事。
维克多是从父亲的手中接过这家食品店的,这家食品店很早以前在镇上就很出名了。
维克多希望它在自己的手中能够发展得更加壮大。
一天晚上,维克多在店里收拾货物、清点账款,第二天他将和妻子一起去度假。他打算早早地关上店门,以便为外出度假做准备。突然,他看到店门外站着一个面黄肌瘦的年轻人,他衣衫褴褛、双眼深陷,一看就知道是一个典型的流浪汉。
维克多是个热心肠的人。他走了出去,对那个年轻人说道:“小伙子,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
年轻人略带点腼腆地问道:“这里是维克多食品店吗?”他说话时带着浓重的墨西哥口音。“是的。”维克多答道。
年轻人更加腼腆了,他低着头,小声地说道:“我是从墨西哥来的,来这里找工作,可是整整两个月了,我仍然没有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我父亲年轻时也来过美国,他告诉我他在你的店里买过东西,喏,就是这顶帽子。”
维克多看见小伙子的头上果然戴着一顶十分破旧的帽子,那个被污渍弄得模模糊糊的“V”字形符号正是他店里的标记。“我现在没有钱回家了,也好久没有吃过一顿饱饭了。我想……”年轻人继续说道。
维克多了解到眼前站着的人只不过是多年前一个顾客的儿子,但是,他觉得自己应该帮助这个小伙子。于是,他把小伙子请进了店内,好好地让他饱餐了一顿,并且还给了他一笔路费,让他回国。
不久,维克多便将此事淡忘了。过了十几年,维克多食品店的生意越来越红火,在美国开了许多家分店,他于是决定向海外扩展。可是由于他在海外没有根基,要想从头发展也是很困难的。为此维克多一直犹豫不决。
正在这时,他突然收到一位陌生人从墨西哥寄来的一封信,原来写信人正是多年前他曾经帮助过的那个流浪汉。
此时,那个年轻人已经成了墨西哥一家大公司的总经理,他在信中邀请维克多来墨西哥发展,与他共创事业。维克多真是喜出望外,有了那位年轻人的帮助,维克多很快在墨西哥建立了他的连锁店,而且经营发展得异常迅速。
施与爱心总会有回报,成功的法则就是这样。有人会担心付出而没有回报,是的,也许你的某次付出,甚至好多次付出都没有回报,但是,如果你坚持做下去,坚持做一年、两年、一辈子,你将获得想象不到的回报。
无论我们做什么工作,如果能秉持多付出一点爱心的原则,成功就是必然的。
世界就整体而言是美丽的,人生就整体而言是美好的,不要让局部的消极现象挡住我们的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