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期 薪水背后的成长意识
【本期导航】没有问题就没有机遇
机遇来自每一次行动
把公司的事当成自己的事
你在为自己的未来工作
和工作一起成长
没有问题就没有机遇
机遇是一位性格古怪的天使,它不喜欢盛装出现,而是喜欢乔装打扮成我们遇到的一个个问题,一次次失误。只有有心人才能够把握它。
美国家电大王休斯顿就是一个善于从问题中发现机遇的人。
有一天,休斯顿到一个好朋友彼得家去吃饭。吃菜时,他品尝到菜里有一股很浓的煤油味,简直都没法下咽。但碍于情面,他又不好说什么。彼得不可能吃不出那怪味道,但他也无可奈何,他新婚的妻子用的是煤油炉做饭,那时候大家都用那种炉子,很容易把煤油溅到锅里。他当着朋友的面也不好说妻子什么,只好对着煤油炉抱怨:“这该死的炉子真讨厌,三天两头出毛病,你急用时它偏要熄灭,每次修都弄上一手油……”
最后彼得又若有所思地说:“要是能有一种简便、卫生、实用的炉子就好了。”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彼得的话对休斯顿的触动很大。“对呀,为何不生产一种全新的炉具投放市场呢?”有了这一想法后,他开始重新设计自己的人生目标,全身心地投入到研制新型的家用电器上。经过他不懈的努力,终于在1904年成功的研制出一系列新型的家用电锅、电水壶等家用电器,成了闻名于世的实业家。
和休斯顿一样,日本狮子牙刷公司的董事长加腾信三也是一个善于把问题变成机遇的人。有一次,还是公司设计部的一名职员的加腾信三为了赶去上班,匆匆刷牙,牙龈被刷出血来。他怒气冲冲,上班路上仍是一肚子的牢骚和不满。
在心头火气平息下去后,他便和设计部几个要好的伙伴们提及此事,并相约一同设法解决刷牙容易伤及牙龈的问题。
他们想了不少解决牙龈出血的方案,诸如:牙刷毛改为柔软的狸毛;刷牙前先用热水把牙刷泡软;多用些牙膏;慢悠悠地刷牙……效果都不太理想。
他们进一步仔细检查牙刷毛,在放大镜底下,发现刷牙毛的顶端并不是尖的,而是四方形的。加腾信三想,“把它改成圆形的不就行了!”于是他们着手进行改进。
经过实验,取得实效后,他们正式向公司提出了这项改变牙刷毛形状的建议。公司很乐意改进自己的产品.欣然把全部牙刷毛的顶端改为圆形。
改进后的狮王牌牙刷在广告媒介的作用下,销路极好,连续畅销10多年之久,销售量占全国同类产品的30% -40%。加腾信三也由一名设计部职员晋升为科长,十几年后成为公司的董事长。
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这样说,没有问题,也就没有机遇。牙刷不好这一问题许多人也许都发现了,但就是没有去想如何解决的办法,所以机遇不属于他们。加腾信三既发现了问题,又设法解决了问题,牙刷不好的问题对他来说,就是一个机遇。
在诺基亚公司手机研发部的詹森这几天一直闷闷不乐,同事见他一副眉头紧锁的样子就开玩笑道:"詹森先生哪儿都好,就是太不知足了。你也不想想,咱们研发部,只要完成了公司下达的研发任务,薪水就能比生产和销售部拿得还多,该高兴才是啊!”
另一个同事也嘻嘻哈哈地接口道:“这次的任务只是改进一下机型,这么简单的任务哪能难住我们的天才詹森先生啊!”
詹森说:“我不是为了薪水想不开,也不是为了公司派给的任务,我是在想我们整天在研究室里,除了完成上面派给的任务,改进一下机型,就什么事也不做了。现在手机市场竞争这么激烈,我们能不能主动做一些工作,给公司拿出些新颖的创意?”
同事无奈地说:“嗨,詹森,别痴人说梦了!现在诺基亚手机已经是世界著名品牌了,不管是技术性能,还是外观形象,都早已深入人心了,还上哪里去找创意?”
尽管同事们说的有些道理,但詹森还是暗下决心:我一定要在完成公司任务的基础上,主动而努力地工作,让诺基亚在自己的辛勤工作中有一个质的飞跃!
有了这个非同一般的目标和想法以后,詹森寝食难安,每日里除了完成公司下达的任务,满脑子就都是考虑如何让诺基亚更符合消费者的需求。
一天,在地铁里他获得了一个惊人的发现:几乎所有的时尚男女,都佩带着手机、一次性相机和袖珍耳机。
这给了他很大的灵感:能不能把这三种最时髦的东西组合在一起呢?果真要如此的话,不是变得既轻便又快捷吗?
第二天,詹森马上找到主管,对他说:“如果我们在手机上装一个摄像头,让人们在接听音乐的同时,把自己和外面他能见到的所有美好事物都拍摄下来,再发送给亲友,该是多么激动人心的事啊!”
主管被他的创意惊喜得高声叫道:“好样的詹森,我们马上就按你的想法着手研制!”
这种具有拍摄和接听音乐功能的手机在詹森的带领下,很快研制成功,它刚一推向市场,就大受青睐。
詹森不但实现了自身的价值,而且,他还得到了应有的奖赏。更重要的是,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詹森得到了从未有过的快乐!
职场中有很多人都满足于自己的工作状况,习惯于按照上司的安排埋头工作,不想学习,也不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详细的思考。认为自己按照上司的指令,尽职尽责地努力工作了,纵然出现了失误和漏洞,也不关自己的事。其实,这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时间长了,这种行为将会让自己的头脑中充满惰性,失去了创造的活力和新颖的思想。一名优秀的员工应当像詹森一样,工作中没有问题就去主动地发现问题,主动地寻求改进,只有这样才能把握住工作中的每一次机遇,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骄人的业绩。
机遇来自每一次行动
机遇来自于每一次行动。工作中有没有机遇,能否得到机遇,关键看你是以何种态度、以何种角度对待身边的机遇。
亚历山大在攻城取得胜利后,有下属问他,是否等待时机,再去进攻另一个城市?
亚历山大听了这话,大发雷霆:“你认为机会自己会来找我们?机会是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
可见,主动用行动创造机会才是成就亚历山大之所以伟大的原因。惟有善于创造机会的人,才能建立轰轰烈烈的伟绩。
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曾说过:“机会是自己努力造成的,任何人都有机会,只是有些人善于创造机会罢了!”
在大家眼里,都觉得王丹的运气特别好。她学的专业在这个行业里并不占优势,相貌很平常,能力似乎也一般,但她自进入公司以来,在每一个部门都做得有声有色,每一次调动都成为一次提升的机会。
只有王丹自己清楚,这些成功的机会是怎么得来的。
进这家大公司的时候,专业优势不明显的她先被分到行政部,做着一个并不起眼的小职员。王丹不惹是非,只是默默干活,不过偶尔露露峥嵘,比如,发现别人输错了数据,她悄悄地就修正了;领导让她做什么,她就做什么,而且总是在第一时间做到最好。此外,当别人在抱怨工作无趣、老板小气、地铁太挤时,她却在悄悄地熟悉公司的部门、产品和主要人物。
后来,市场部经理偶尔看到她在接电话、处理一件小事情时表现出的得体和分寸感,就要她去顶他们部门的一个空缺。
市场部令她的世界骤然广阔起来。同原先一样,王丹的特色就是默默地努力;半年后,她的几份扎实的调查分析报告,为她赢得了好分数;一年后,她已经是市场部公认的一个人物。看到她在会议上条理清晰、口齿伶俐的发言,原来行政部的同事大跌眼镜。
刚刚荣升市场部副经理不久,老板来问她愿不愿意接受挑战,去情况并不妙的销售部。机会或者陷阱,在那个时节,谁知道呢?王丹选择了尝试。
销售部的情况比想象中的糟糕。王丹先选了库存最厉害的北方公司,开始她的第一站。北方的冬天很冷,她一个人借了一辆自行车,找代理公司产品的代理商,了解产品卖不出去的原因。几个月后,情况日渐改善。
一年之后,她被调到大客户部。一天,当她去拜访某局长时,偶然听到他同业内另一位局长在电话中谈论第二天去某风景点开会的情况。王丹回公司后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查询他们在那里入住的酒店。第二天傍晚,一身旅行装束的王丹与局长们相遇在酒店大堂里,她恰好前来自助旅游。
几天下来,他们遨请她一起参加活动,唱歌、打牌、聚餐。再后来,认识她的人同她更加熟悉,不认识她的人也开始认识并接受她,她的客户名单上增加了强有力的一群。我不说你也能猜到,就在不久后,王丹完成的第一张大单子就与这群人有关。
关于机会,王丹最有感触:机会来的时候,并不会同你打招呼,告诉你我是机会,我来了,你等待我来招呼你吧。不疏忽平时的每一个点滴,做好每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就是在为自己创造机会。
杨仪伟是一家艺术学院的一个大学生,毕业后被分配到某企业的工会做宣传工作。刚一开始,他很苦恼,认为自己的专业才能与工作不对口,在这里长期干下去,不但自己的前途会被耽搁,而且日久生疏,自己的专业也可能被荒废。于是他四处活动,想调到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环境中去。可是,几经折腾,终不成功。
之后,他便死心塌地地安守在这个工作岗位上,并发誓要改变“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状况。他找到单位工会主席,提出了自己要为企业筹建乐队的计划。正好这个企业刚从低谷走出来,扭亏为盈,正向高潮发展,也想大张旗鼓地宣传企业形象,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就欣然同意了他的计划。
这回他来了精神,跑基层、录人才、买器具、设舞台、办培训,不出半年,就使乐队初具规模。两年以后,这个企业乐团的演奏水平已属全市一流,堪与专业乐团媲美,而他自己也成了全市知名度较高的乐队经理。
通过自己的努力,他完全改变了自己所处的环境,化劣势为优势,不但开辟出了自己施展才能的用武之地,而且培养了自己的领导才能,为他以后寻求更大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成功的人,都是善于用行动创造机会的人。他们在有机会时抓住机会,没有机会时就创造机会。
机会是成功的跳板,聪明的人不是等待“好心人“送来机会,而是主动扑向机会,从机会中打捞自己想要的“黄金”。然而,等待机遇并不是一个被动的过程,它需要积极的准备,需要主动出击。
机遇来自于工作中的每一次努力,每一次挑战。如果我们能够像杨仪伟那样,自己争取任务,或者在执行任务的时候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动能性,那么我们就能够用自己的行动为自己创造机遇。
公司的事当成自己的事
作为公司的一员,拿着公司的薪水,就应当把公司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把自己的身心彻底融入公司,尽职尽责,处处为公司着想,出现问题时挺身而出,将问题妥善解决,而不是将问题留给别人来解决。
李冰是一家大型滑雪娱乐公司的普通修理工。这家滑雪娱乐公司是全国首家引进人工造雪机在坡地上造雪的大型公司。
一天深夜,李冰按例出去巡视,突然看见有一台造雪机喷出的不是雪而是水。凭着工作经验,李冰知道这种现象是由于造雪机的水量控制开关和水泵水压开关不协调而导致的。他急忙跑到水泵坑边,用手电筒一照,发现坑里的水已经快漫到了动力电源的开关,若不赶快采取措施,将会发生动力电缆短路的问题。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将会给公司带来严重損失,甚至可能伤及到许多人的性命。一想到这些,李冰不顾个人安危,毅然跳入水中,控制住了水泵阀门,防止了水的漫延。随后他又绞尽脑汁,把坑里的水排尽,重新启动造雪机开始造雪。当同事们闻讯赶过来帮忙时,李冰已经把问题处理妥当。但由于长时间在冷水中工作,他已经冻得走不动路了。闻讯赶来的老总派人连夜把李冰送入医院,才使他转危为安。
李冰在造雪机出现问题的危机关头挺身而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阻止了问题的蔓延,不把问题留给别人的行为是一个人敬业精神的最佳写照。一个像李冰那样将企业利益放在首位,把公司的事当成自己的事的人是不会把工作中的问题推给别人的。像这样的人,即使能力相对较弱,也能获得提拔得到重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下面这个故事就是最好的例证。
一次,一家公司的营销部经理率领他的团队去参加某国际产品展示会。
在开展之前,有许多事情需要加班加点地做,诸如展位设计和布置、产品组装、资料整理和分装等。可营销部经理率领的团队中的大多数人,却和往常在公司时一样,不肯多干分钟,一到下班时间,就跑回宾馆或者逛大街去了。经理要求他们干活,他们竟然说:“又不给加班工资,干什么活啊。”更有甚者还说:“你也是打工仔,只不过职位比我们高—点而已,何必那么拼命呢?”
在开展的前一天晚上,公司老板亲自来到会场,检查会场的进展情况。
到达会场,已经是凌晨一点,让老板感动的是,营销部经理和一个叫周健的维修工正趴在地上,认真地擦着装修时粘在地板上的涂料,两个人都浑身是汗。而让老板惊讶的是,没有看见其他的人。见到老板,营销部经理站起来对老板说:“我失职了,没有能够让所有的人都留下来工作。”老板拍拍他的肩膀,没有责备他,而指着周健问:“他是在你的要求下才留下来工作的吗?”
经理简单地把情况介绍了一遍。这个工人是主动留下来工作的,在他留下来时,其他工人都嘲笑他是傻瓜:“你干什么啊,老板不在这里,你累死老板也不会看到的啊!还不如回宾馆好好地睡上一觉!”
老板听完叙述,没有做出任何表示,只是招呼他的秘书让其他几名随行人员一同参加工作。
参展结束后,回到公司,老板就辞退了那天晚上没有参加劳动的所有工人和工作人员,同时,将与营销部经理一同工作的周健提拔为安装分厂的厂长。
那些被开除的人都满腹牢骚地来找人事部经理理论:“我们只不过多睡了几个小时的觉,凭什么就辞退我们呢?而周健不过是多干了凡个小时的活,凭什么当厂长?”
人事部经理对他们说的是:“用前途去换取几个小时的觉,这是你们自己的行为,没有人会强迫你们那么做,怨不了谁。而且,我还可以根据这件事情推断,你们在日常的工作里偷了很多懒,这是对公司极端的不负责任。周健虽然只是多干几个小时的活,但据我们调查,他一直都是一个一心为公司着想的人,在平日里默默地奉献了许多,比你们多干了许多活应该得到提拔。”
把公司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是一种最基本的职业要求,它要求每一个员工对自己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不回避、不推诿,自觉主动地解决它。然而在现实工作中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这一点,正是因为难得,这种精神在当今职场中显得更为珍贵。
你在为自己的未来工作
机遇在每一份工作中。善于抓住工作中的每一个机会的人,才容易把握成功。例如,我们可以把工作当作自己的一个学习机会,从中学习业务知识,提升个人修养,积累行业经验……长此下去,你不但能够获得很多知识,还可以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工作中投机取巧或许能让你获得一时的便利,但它会在你的心灵中埋下隐患,从长远来看,这对自己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一个懂得为自己未来工作的员工不会为自己的前途操心,因为抱着这种态度认真去工作,无论到哪一家公司都会受到欢迎。
维斯康备司是美国20世纪80年代最为著名的机械制造公司。费迪和许多人的命运一样,在该公司每年一次的用人招聘会上被拒,但是费迪他发誓一定要进入这家公司工作。
于是,他假装自己一无所长,找到公司人事部,提出为该公司无偿提供劳动力,请求公司分派给他任何工作,他将不计任何报酬来完成。公司起初觉得简直不可思议,但考虑到不用任何花费,也用不着操心,于是便分派他去打扫车间的废铁屑。
一年下来,费迪勤勤恳恳地重复着这种既简单又劳累的工作。为了糊口,下班后他还得去酒吧打工。尽管他得到了老板及工人们的一致好感,但仍然没有一个人提到录用他的问题。
1990年初,公司的许多订单纷纷被退回,理由均是产品质量问题,为此公司将蒙受巨大的损失。会司董事会为了挽救颓势,紧急召开会议,寻找解决方案。当会议进行一大半还不见眉目时,费迪闯入会议室,提出要见总经理。在会上,他就该问题出现的原因作了令人信服的解释,并且就工程技术上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随后拿出了自己的产品改造设计图。
这个设计非常先进,既恰到好处地保留了原来的优点,又克服了已经出现的弊病。
总经理及董事长觉得这个编外清洁工很是精明在行,便询问他的背景及现状。于是,费迪当着高层决策者们的面,将自己的意图和盘托出。之后经董事会举手表决,费迪当即聘为公司负责生产技术问题的副总经理。
原来,费迪利用清扫工到处走动的特点,细心察看了整个公司各部门的生产情况并详细记录,发现了所存在的技术问题并想出了解决的办法。他花了一年时间搞设计,做了大量的统计数据,终于设计出了科学实用的产品改造设计图。
费迪并没有因为自己是一名编外的清洁工就敷衍自己的工作,相反,他知道自己在为老板工作的同时,也是在为自己的未来工作,为此他把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当成了一个宝贵的学习机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为自己的未来创造了成功的契机。
齐瓦勃是伯利恒钢铁公司——美国第三大钢铁公司的创始人。他出生在美国乡村,只受过短暂的学校教育。15岁那年,家中一贫如洗的他到一个山村做了马夫。然而雄心勃勃的齐瓦勃无时无刻不在寻找着发展的机遇。3年后,齐瓦勃来到钢铁大王卡内基所属的一个建筑工地打工。一踏进建筑工地,齐瓦勃就表现出了高度的自我规划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当其他人都在抱怨工作辛苦、薪水低并因此而怠工的时候,齐瓦勃却一丝不苟地工作着,并且为着以后的发展而开始自学建筑知识。
一天晚上,同伴们都在闲聊,惟独齐瓦勃躲在角落里看书。那天恰巧公司经理到工地检查工作,经理看了看齐瓦勃手中的书,又翻了翻他的笔记本,什么也没说就走了。第二天,公司经理把齐瓦勃叫到办公室,问:“你学那些东西干什么?”齐瓦勃说:“我想,我们公司并不缺少打工者,缺少的是既有工作经验又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或管理者,对吗?”经理点了点头。不久,齐瓦勃就被升任为技师。打工者中,有些人讽刺挖苦齐瓦勃, 答说:“我不光是在为老板打工,更不单纯是为了赚钱,我是在为自己的梦想打工,为自己的远大前途打工。我们只能在认认真真地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我要使自己工作所产生的价值远远超过所得的薪水,只有这样我才能得到重用,才能获得发展的机遇。”抱着这样的信念,齐瓦勃一步步升到了总工程师的职位上。25岁那年,齐瓦勃做了这家建筑公司的总经理。
凭借这样的职业精神,齐瓦勃建立了属于自己的伯利恒钢铁公司,并创下了非凡的业绩,真正完成了他从一个打工者到创业者的飞跃,成就了自己的事业。
员工为老板打工,老板必须付给员工报酬,这是对员工价值的一种体现。但是,除了工资之外,工作中还蕴含着许多个人发展的机遇。我们在工作中获得的报酬除了金钱外,最大的收获就是经验,还有就是良好的培训、个人职业品质的提髙和个人品德的完善。这些东西,如果我们在企业里工作时能很好地获得,将会是自己受益一生的财富。这些无形的东西,再多的金钱都买不来。
一位成功学专家曾经说过,一个人应该永远同时从事两件工作:一件是目前所从事的工作;另一件则是真正想做的工作。如果你能将该做的工作做得和想做的工作一样认真,那么你一定会成功,因为你正在为未来做准备,正在学习一些足以超越目前职位甚至成为老板、老板的老板的技巧。
当你有为自己工作的心态,并能以老板的心态来要求自己时,你就会很快具备做老板的素质。
机遇不在学历,也不在出身和地位,就在我们从事的每一份工作中,如果我们能够像费迪和齐瓦勃那样,树立起为自己未来打工的理念,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那么无论从事什么工作,我们都能找到施展个人才华的机会。
和工作一起成长
每一份工作都包含着很多个人成长的机遇。如果你将工作视为学习的途径,那么,你就会在工作中发现很多个人成长的机遇。譬如,发展自己的能力,增加自己的社会经验, 提升个人的人格魅力……一个人如果只为薪水而工作,那他永远都无法取得事业上的成功。那些在职场中表现惊人的人,从不会把薪酬的多少作为衡量的标准,相反,他们总是不计回报地去做那些有益于他们个人发展的事情。
易卜生说:“青年时种下什么,老年时就收获什么。”由此我们想到的是,你在公司的土壤中种下什么,公司就会回报给你什么。如果你愿意承担成长的责任,那么你就会获得成长的权利;如果你把自己的每一份工作都看成一个提升自我能力的机会,那么你自然就能在工作中取得你想要的机会。如果你以积极的热情和全心全意的努力对待公司中的种种事务,那么你的事业、你的个人能力就会在工作中取得较大的进步。
要实现和工作一起成长,我们首先应该做到的是把从事的每份工作都看做是一个学习的机会,从本质上看,你今天所做的每份工作几乎都在不停地运动和变化着,因此,你不得不把现在正在从事的工作看成是自己学习锻炼的一次经历,不管你是否把它当成梦想的工作,都必须喜欢学习新的任务和工作流程;而且时刻还要对上司强调,你是多么热衷于学习新的知识和技术,而且你学得很快。除了要不断学习外,要实现个人与工作一起成长,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⑴做好个人规划。
要实现个人与职业的成长,你需要做好个人职业规划,明确定位自己的职业角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职业发展进行合理定位。在职业定位时,首先要树立职业营销的概念。对于自己未来的计划既要从自己的专业、兴趣、爱好出发,也要注意市场的需求。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能力,然后再结合意愿为自己的将来做一个设计。
(2)主动完成工作目标。
主动是一个人工作出色的主要条件。所以,在发展中,我们应多多考虑自己的工作计划和工作目标,不要只是一味等待上级的任务与命令,一旦完成任务便认为万事大吉,可以松一口气。这种被动的任务驱动的思想如果在头脑中根深蒂固,就会使我们懒得思考,更懒得行动,将公司的战略计划等同于日常繁琐的工作,以至失去目标,认为自己无所适从。主动完成工作目标,并且确立未来一段时间自己需要达成的工作项目,将工作项目分解到日常行为中,密切与公司之间的联系。
(3)多技傍身。
现在是一个复合的社会,需要复合型人才。因此我们应该通过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复合型人才,这不仅需要一定的专业深度,同时还需求通用化和灵活多变的各种技能。从个人的角度讲,我们自己不能单纯沉湎于过去狭隘的专业领域,而要广泛涉猎,继续接受教育,巩固自己的基础,增强适应性。
当然在提髙自己的同时,要注意认清自己的实际情况,要了解自己的优缺点,知道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在哪里,建立起自己的专业能力。不要害怕自己不是“通才”,不是“凡事皆通”的人,像计算机那样又会设计、又会装配、又会行销、还会写软件的天才毕竟是少数,从另一种角度来说,认清自己不是天才,是一件好事,因为接下来你就可以认真地培养自己的第一专长、第二专长、甚至第三专长,使自己的附加价值达到最高。
(4)向明天学习。
我们一生中只有三天时间:昨天、今天和明天。如果过去你习惯于根据今天的情况决定明天干什么,现在你必须首先判断明天将要发生的变化,并由此决定今天干什么。从这个角度讲,你必须学会质疑自己长久以来的假设,学会在不确定的情况下了解自己,学会更好地协同学习。工作会在向明天的学习中变得充满未知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