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期 向行动要业绩
【本期导航】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一次行动胜于百次空谈
在行动中成熟计划
在执行中创造佳绩
积极行动,一切皆有可能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有人曾做过一个心理小测试:
有五种动物,老虎、猴子、孔雀、大象、狗。你到一个从没去过的原始森林探险,带着这五种动物,四周环境危险重重,你迫于无奈要把他们一个个放弃。你会按什么次序把他们放弃呢?
大多数的人的答案是:孔雀、老虎、狗、、猴子、大象。孔雀代表你的伴侣,爱人;老虎代表你对金钱和权力的欲望;大象代表你的父母;狗代表你的朋友;猴子代表你的子女。这个问题的答案意味着你在困苦的环境中首先放弃的是什么。让你通过小测验看看你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在困苦的环境中我们会最先放弃我们的爱人?在选择中,为什么首先放弃孔雀呢?因为人们觉得孔雀实在艰苦的环境中最不能帮助自己的东西。
但是,有一个人的答案却与众不同:猴子,老虎,大象,狗,孔雀。
为什么最后放弃孔雀?他回答说:在这所有的动物中,唯有孔雀是最没有保护自己的能力的,我怎么能轻易放弃,让他置身于一个危险的环境中呢?
在我们选择的过程中,我们太多的考虑别人对我们的付出,而没有想到别人需要我们什么样的付出。
职场也是如此,凡是成功者,背后都蕴藏着各自的故事,这些故事无不演绎着这样一个道理:辛勤耕耘,必有收获。
许多成功人士拥有如此的成就,是与他们的辛苦实干分不开的,他们的每一份收获都凝聚着他们的努力与汗水。
一位演说家曾讲述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次,我的两位朋友巴那德与吉米,在八月份的大热天到阿拉巴马的丘陵地开车。他们口渴了,因此巴那德找到一所废弃的农舍,碰巧院子里有吸筒。他跳出汽车,跑到吸筒那里,抓起手柄就开始打水。
打了一、两下以后,巴那德指着一只旧木桶,要吉米到附近溪里取一点水来灌吸筒。因为所有打水的人都知道,必须在吸筒的上面加一点水来装填吸筒,打水时水才会顺利流出。
这里的八月天相当热,巴那德打了几分钟以后,满头大汗。此时他开始问自己,为了得到水到底该做多少工作才合算。他关心他所花费的努力能换回多少报酬。过了一会儿,他说:“吉米,我不相信这口井有水。”吉米回答:“会有的,巴那德,南阿拉巴州的井都是深井。深井都有清洁、甘甜、纯净的水。”
巴那德已经疲倦得浑身发热,他停住了手说:“吉米,这口井没有水。”吉米很快地跑过来,抓住吸筒的柄继续打水,说道:“现在不要停,巴那德,如果你一停止,水将往下倒流回去,那你就要从头开始。”
最后,他们终于喝到了甘甜的井水。
其实,在工作中也是如此,许多人渴望拥有良好的业绩,以此获得升职加薪的机会,却不想付出劳动,需知,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努力拼搏的人才能成功。
一次行动胜于百次空谈
你的职业生涯正如一辆全速行驶的列车,而你的心态为它提供足够的动力,决定它前行的方向。
有一家大型贸易公司正好赶上周期性的贸易淡季。
从年初到7月份时,其贸易燃易额连续下隆了十几个百分点,业务员们都变得动力不足,老板想了很多激励办法,结果都是效果不佳。公司终日陷在现金流危机之中,老板每天都愁眉不展。
8月底,公司举办了一次国际性的大型贸易促销会,老板希望对公司有所帮助,但也是一场更艰巨的挑战——如果在这次贸易燃易促销会上不能签订几个“救命”的大订单,公司到年末恐怕要面临破产的危机。
在促销会开幕前两天,老板决定在全公司开一次“动员大会”做最后的鼓动。
在“动员大会”临近结尾的时候,老板请在座的经理和业务员们全都站起来,寻找一下,看自己的座位下有什么东西。
于是,每个人都非常惊奇地在自己的椅子下面发现了一枚硬币。
在大家惊讶过后,这位老板对大家公布了一个出乎意料的统计结果——在场的每个人至少都捡到了一枚硬币,最多的,有人甚至拿到了100美元。
这时,老板说:“这些钱都归你们,但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大家面面相觑,没有人能猜出为什么,全场的人都在窃窃私语,摸不头头脑。
最后,老板严肃以对,“我只想告诉大家一件事——坐着不动是永远也赚不到钱的,我需要你们擦亮眼睛,去发现隐藏在你们身边的商机!”
行动才有可能成功,只会空想的人终究一事无成。下面的例子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在一次行动研习会上,主讲师做了一个活动。他说:“现在我请各位一起来做一个游戏,大家必须用心投入,并且采取行动。”随即他从钱包里掏出一张面值100元的人民币,他说:“现在有谁愿意拿50元来换这张100元人民币。”他说了几次,但很久没有人行动,最后终于有一个人跑向讲台,但仍然是一种怀疑的眼光看着老师和那张100元的人民币,不敢行动。那位主讲师提醒说:“要配合,要参与,要行动。”那人才采取行动,他终于挽回了那100元,立刻赚了50元。
最后,主讲师说:“凡事要马上就干,立刻行动,这样,你的人生才会不一样。”
行动能使人走向成功,似乎人人都知道,担当人们面临行动时,往往就会犹豫不决,畏缩不前。“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不在少数。
人们害怕行动。由于心态的原因,一行动就想到失败。这种恐惧的心理会摧毁你的自信,关闭你的潜能,束缚你的手脚。
许多人喜欢把难事往后拖,迟迟未动手解决,这主要是基于两个方面:第一,不知道如何解决难题;第二,没有信心解决,对难题产生畏惧心理。所以面对难题时,许多人采取的方法都是一拖再拖。其实,“拖”是最糟糕的方法,一灭它只会令难题越来越棘手,越来越难以解决,最后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在人的一生中,充满着各种憧憬、理想、愿望和计划,如果我们在抓住他们的时候,都能马上付诸于实践,那真不知我们的事业会何等伟大了。只可惜,我们的许多计划都沦为空谈,许多机会都化为泡影。拖延使满腔的热情冷淡,使美好的幻想最终破灭。
行动不一定成功,但是不行动一定不会成功。职场中那些事业有成之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行动,立即行动”。
在行动中成熟计划
很多人都有一个坏习惯,非等算计到“万无一失”,才开始行动。其实,这是懒惰的表现。周密的计划自然必不可少,但把没有周密的计划作为不去行动的借口,是可悲的。目标是对未来的设计,肯定有许多把握不准的因素,目标真的适合自己吗?其可行性如何?只有行动才是最好的检验。所以,还是先行动起来。
“行动具有激励的作用,行动是对付懒惰的良方。”
只有行动彩梦改变自己,只有行动才能改变生活态度。因此,最聪明的做法就是勇往直前,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想做什么就去做,然后再考虑完善自我或完善目标。只要行动起来,生活就会出现奇迹。
桑德斯上校发明了炸鸡秘方后,立即付诸于行动。随之他便开始挨家挨户的敲门,把想法告诉每家餐馆:“我有一份上好的炸鸡秘方,如果你能采用,相信生意一定能够提升,而我希望能从增加的营业额里抽成。”很多人都当面嘲笑他:“得了罢,老家伙,若是有这么好的秘方,你干嘛还穿着这么可笑的白色服装?”
这些话是否让桑德斯上校打退堂鼓呢?丝毫没有,因为他还拥有天字第一号的成功秘方,我称其为“能力法则”(Personal Power),意思是指“不懈地拿出行动”:在你每当做什么事时,必得从其中好好学习,找出下次能做得更好的方法。桑德斯上校确实奉行了这条法则,从不为前一家餐馆的拒绝而懊恼,反倒用心修正说词, 以更有效的方法去说服下一家餐馆。
终于在整整1009次之后,他才听到了第一声“同意”。
不要被重重阻力所吓倒,要时刻都敢想敢做。
事情要先做起来,才能判定自己行或不行,因为太多的事情对社会来说是前所未有的,对参与者来说是从未做过的。太快的发展和太多的选择逼着人们要先行动起来,做与学同步,透视自己的优势,发挥自己的长处。“尝试”作为一种行为方式,有助于人顺着行动的自然性理解自己,在尽力做事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潜在的独特能力。
按目标的方向拿出具体的行动,可别一拖再拖。一个真正的决定必然是有行动的,并且还是立即的行动,此时你就要针对自己的目标采取积极地行动。你可别管要行动到什么程度,最重要的是要行动起来,打一个电话或拟一份行动方案都是可行的,只要在接下去的10天内每天都有持续的行动。当你能这么做时,这10天小小的行动必然会形成习惯,最终把你带向成功。
有一次,沃尔特·B·皮特金在好莱坞时,一位年轻的支持者向他提出了一项大胆的建设性方案。在场的人全被吸引住了,它显然值得考虑,不过他们可以从容考虑,然后讨论,最后再决定如何去做。但是,当其他人正在琢磨这个方案时,皮特金突然把手伸向电话并立即开始向华尔街拍电报,电文热烈地陈述了这个方案。当然,拍这么长的电报所费不菲,但它转达了皮特金的信念。
出乎意料的是,一千万美元的电影投资立项就因为这个电文而拍板签约。假如他们拖廷行动,这方案极可能就在他们小心翼翼的漫谈中自动流产——至少会失去它最初的光泽。然而皮特金立刻付诸行动了,行动的结果是甜蜜的。
由于付诸于行动,使我们的准备更加周全,能力也获得增强,到了最后,变成了最称职的的人。一旦我们拟妥工作计划,就要展开行动,落实计划。
期盼“万事俱备”后再行动,你的工作也许永远没有“开始”。人们往往在事情到来之时,总是先有积极的想法,然后头脑中就会冒出“我应该先······”,这样一来,你的一只腿就陷入了“万事俱备”的泥潭。一旦陷入,你将顾虑重重,不知所措,无法定夺何时开始,时间一分一秒地浪费了,你陷入失望的情绪里,最终只有以懊悔面对悬而未决的工作。
我们着手做事,不论对错,都会得到反馈;而这些反馈的信息,大多是我们追求成功的最初阶段时,所无法获得的资讯,必须实际行动之后才产生的新资讯;不仅充实我们既有的策略,也会使得一切变得有序起来。
一旦你养成“立即行动”的工作习惯时,你就开始叩响成功的大门了。
你的工作能力和态度越好,报酬和职务也越高。那些工作效率高、做事多、乐此不疲的人,往往在公司担任高职。一旦你下定决心开始行动,你就朝自己的远大前程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很多时候,你若立即进入工作的主题,将会惊讶地发现,如果拿浪费在“万事俱备”上的时间和潜力处理手中的工作,往往绰绰有余。而且,许多事情你若立即动手去做,就会感到快乐、有趣,加大成功几率。
在执行中创造佳绩
美国混合保险公司的创始人史东,觉得对他一生影响最大的一句话,来自于妈妈逼他遵守的一个行为习惯--立即就做!从卖报纸的时候起,他就一直遵守"立即就做"的准则,后来,他通过保险推销,训练了一批非常优秀的保险队伍,并成为百万富翁。
一天,他听到一个消息:曾经生意兴隆的宾西法尼亚伤亡保险公司,因为经济大萧条发生了危机,已经停业。该公司属于巴尔的摩商业信用公司所有,他们决定以160万美元将这家保险公司出售。
史东想了一个不花自己一分钱就得到这家保险公司的主意。这个想法实在太美妙了,美妙得让他不敢相信,美妙得使他甚至准备放弃。但是,放弃的念头一出现,他就马上对自己说:"立即就做!"
于是他马上带领自己的律师,与巴尔的摩商业信用公司进行谈判。
下面就是那场精彩的对话:
"我想购买你们的保险公司?"
"可以,160万元。请问你有这么多的钱吗?"
"没有,但是我可以向你们借。"
"什么?"对方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史东进一步说:"你们商业信用公司不是向外放款吗?我有把握将保险公司经营好,但我得向你们借钱来经营。"
这真是一个看来十分荒谬的想法:商业信用公司出售自己的公司,不但拿不到钱,还得借钱给购买者经营。而购买者借钱的惟一理由,就是自己拥有一帮出色的保险推销员,一定能经营好这家保险公司。
如果我们认准了一项工作,那么我们就要立即行动,因为世界上有93%的人都因拖延懒惰而一事无成。
拖延损害我们的品格,囚禁我们的自由,最终让我们沦为奴隶。消除拖延最好的方法,就是马上行动,说做就做,一分钟也不要推迟。“立即行动”是成功者的座右铭,也只有这样,才能将人们从堕落的深渊中解救出来。
如果下定决心立刻去做,往往会使你最渴望娥梦想也实现。孟列·史威济正是如此。
史威济非常喜欢打猎和钓鱼,他最喜欢的生活是带着钓鱼竿和猎枪步行50 里到森林里,过几天以后再回来,精疲力尽,满身污泥而快乐无比。 这类嗜好唯一不便的是,他是个保险推销员,打猎钓鱼太花时间。有一天,当他依依不舍地离开心爱的鲈鱼湖,准备打道回府时突发异想。在这荒 山野地里会不会也有居民需要保险?那他不就可以同时工作又有户外逍遥了 吗?结果他发现果真有这种人:他们是阿拉斯加铁路公司的员工。他们散居 在沿线五百里各段路轨的附近。他可不可以沿铁路向这些铁路工作人员、猎 人和淘金者拉保呢?
史威济就在想到这个主意的当天开始积极计划。他向一个旅行社打听清楚以后,就开始整理行装。他没有停下来让恐惧乘虚而入,自己吓自己会使 以后认为自己的主意变得很荒唐,以为它可能失败。他也不左思右想找借口, 他只是搭上船直接前往阿拉斯加的“西湖”。
史威济沿着铁路走了好几趟,那里的人都叫他“步行的史威济”,他成为那些与世隔绝的家庭最欢迎的人。同时,他也代表了外面的世界。不但如 此,他还学会理发,替当地人免费服务。他还无师自通地学会了烹饪。由于 那些单身汉吃厌了罐头食品和腌肉之类,他的手艺当然使他变成最受欢迎的 贵客啦。而在这同时,他也正在做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正在做自己想做的事: 徜徉于山野之间、打猎、钓鱼,并且——像他所说的——“过史威济的生活”。 在人寿保险事业里,对于一年卖出 100 万元以上的人设有光荣的特别头 衔,叫作“百万圆桌”。在孟列·史威济的故事中,最不平常而使人惊讶的 是:在他把突发的一念付诸实行以后,在动身前往阿拉斯加的荒原以后,在 沿线走过没人愿意前来的铁路以后,他一年之内就做成了百万元的生意,因 而赢得“圆桌”上的一席地位。
任何意见该做的事,要立即行动,试一试,才知道结果。做,也许会失败;不做,只有失败。
凡成功人士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绝不拖延!生活就像一盘棋赛,坐在你旁边的就是“时间”。只要你犹豫不决,你将被淘汰出局。想围棋比赛一样,每一步都有时间限制的,超时了,你就自动出局吧!职场就是战场,你不冲就是死路一条。
不管在公司还是自己的私事上,该做的事,绝不拖延。要知道,时间永远是不等人的。老板们相信,对那些做事拖延的人,总有各种各样借口的人,是不可能抱以太高的期望的。
优秀的员工是那些遇事沉稳却不拖延,能在执行中创造出佳绩的人。
积极行动,一切皆有可能
德摩斯梯尼是古希腊的雄辩家,有人问他雄辩术的首要之点是什么?
他说行动。”
第二点呢?”
“行动。”
“第三点呢?”
“仍然是行动。”
另一位芝加哥出身的著名成功人士是W·克勒蒙特·史东。他是属于古典的《赫雷萧·亚尔嘉成功谈》故事里的主角型人物,他早年的生活非常贫困,在南塞德卖报生涯中开始他的创业,据说他目前拥有3亿美元以上的财富。
他也是博爱主义者,希望每个人都能发挥潜能,一生都奉献给启蒙活动。
他在自己办的杂志《成功》中谈到:”不必理睬向你说不可能这些悲观字眼的人。”然后提出好的方法来证明”那种事不可能”乃是谎言。以下就是他的建议。“有数百万人在他们的人生中拥有能力却不能实现更高的目标,这是为什么呢?
“听到别人对他说’那种事是不可能的’,他自己就相信了。并且未曾学习和应用’积极思考’来振奋自己。如果他们能有意识地树立积极的态度,周围纵然满是荆棘,也能在不侵犯他人权益的情况下,达到所有目标。
“他们如果采取下列行动,就必能实现一生的最高目标,解决最困难的问题:
第一、对自己读到、听到、看到、想到以及经验的事物,加以剖析,有所领悟并灵活运用。
第二、设定极高的理想目标并写成文章。然后每天利用30分钟或更长的时间,就该目标学习、思考、拟订计划。这样重复多次以后,潜意识中将会显现所要的答案。”
拒绝不可能才会有可能,成功是如此简单。
华特·希斯乐写过一篇横跨麦基奈克湖峡的一座大桥的故事。早在19世纪80年代,密歇根州有远见的商人就建议在麦基奈克湖峡上建一座桥。铁路已经有一条支线向东穿过密歇根州半岛到湖峡北岸的圣伊格雷斯,也有一条支线从底特律向北到湖峡南岸的麦基劳市,而以渡船运送旅客和货物来往于分隔这两条铁路终端的2 5公里宽的水面。到了冬天的时候,湖湾结了冰,渡船不能动了,大大影响了半岛上经济的发展。
各个团体极力倡议建一座桥,但是他们一再遭到“不可能”这句话的阻拦。自作聪明的人说建桥是不可能的,因为永远没有办法建出一座能抵挡横扫湖峡强风的桥;又有人说建桥是不可能的,因为冬天里的厚冰的压力会压碎、损坏桥柱和桥基;更有人认为建桥是不可能的,因为湖峡的底床是泥板岩,不能承受桥基的重量。
在信心和勇气之下,只要我们认为可以做到,就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推翻“不可能”的神话,我们就可能做成任何我们想做的事情。几十年来这些反对的理由阻延了建桥的进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普伦第士·布朗参议员出面安排,对这些所谓的障碍做了一番科学的调查研究。
调查发现,湖峡所曾记录的最大风速,是在1940年10月一次暴风雨中的每小时125公里,而土木工程师证实可以设计出能承受2 5倍于这个风速的桥。工程师也定出了桥和桥基的规格,足以承受地球上最大的冰面的5倍压力。测试显示,湖峡下面的岩石可以承受超过每平方米55吨的压力,桥基也可以保持在每平方米只产生13吨以下的压力。
一旦推翻了以往悲观主义的说法之后,这座长久以来被认为“不可能”的桥就有了建筑计划。
“不可能”或者“我做不到”都是一种推脱的借口,在工作中,只要努力,就没有“不可能”。所以,面对困难,不要轻言放弃,积极地寻找方法,找到成功的途径的人才是老板需要的优秀员工。
成功是由行动获得的,积极行动才能创造奇迹。在工作中,积极地行动不仅可以让我们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还可以让我们客服懒惰的习惯。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积极行动起来,一切皆有可能。